坚果资本投资副总裁Calvin以《2023年品牌出海的十大趋势,如何在内卷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题进行了演讲,探讨了技术创新导向的驱动力、如何对供应链持续改善以及打造品牌文化,提高核心用户忠诚度等在品牌出海中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十大趋势。
以下为演讲实录:
那么,怎样看待技术创新?如果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更多是从用户需求去看产品差异化的机会。因为有差异化的产品,才能避免流量的内卷。市场增量见顶,并逐渐走向存量,这个趋势会增大企业经营的挑战。从历史情况来看,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的产品体系,一直是企业开拓新疆土的最佳方式之一。
再回到众筹平台,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去年很多流行产品基本都与“电”相关。比如一些新兴的割草机器人、泳池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以及去年增长很快的储能、E-bike这些品类。
相较于通过拓展品类来获得收入规模增长,我们认为专注细分市场更能积蓄长期势能。不论是以全球化发展为定位的大疆,还以骨传导耳机为代表的韶音。更多的都是在某一细分市场稳扎稳打建立壁垒,并在此过程中围绕用户打造可迭代的技术平台。

当然,这并不是让大家去盲目的追求科技,还是要以自己团队基因和整个市场需求为基准做判断。在过去数十年,科技创新落地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对于科技消费初创企业而言,商业闭环的思考和战略发展框架应该是技术创新的基础。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中国消费、科技制造的全球化征程才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增长机遇。以芯片为例,中国企业虽然在经验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中国的工程师数量、努力程度,以及产业上下游的的协作程度都较竞争对手更具优势,这种优势将在未来释放出更大的全球竞争势能。
纵观整个出海历程,一开始的商家更多是选择集聚的产业带。比如中国会有一些专门的服装供应链、3C 供应链形成的产业带,大家再基于产业带的供应链优势去找适合出海的产品。在出海的1.0、2.0阶段,这种供应链优势在国外很容易被放大。

其实就是基于产品差异化和用户服务进行产品需求的定位,去识别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发体系和供应链,并通过信息化来组织和提升供应链效率,做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领导者。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去提高一个企业在生态内外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有许多国际化电商平台也在持续进行供应链建设,有了服务商的深厚基础,品牌方也有机会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品牌和产品的打造中。
本身跨境电商相比国内本土电商,整个链路会更加漫长,还存在着存货流转、跨文化沟通等问题。AI工具可以帮我们更好地适配国外市场的环境。
当然,AI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如果团队只用 AI 处理工作,来完成我们的任务,这种情况反而是对企业创新力的扼杀。所以如何更好地运用AI,我觉得是一个可以持续探讨的问题。
也许从事电商的伙伴们会认为产品复购率约等于品牌忠诚度,其实并不完全正确。“用户行为”其实是比较随机的,比如说我经常在楼下面馆吃面,但这个面馆并不好吃,只是因为距离近,才去频繁地消费,这种时候看似复购率很高,其实并不是面馆的忠诚用户。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名的国际奢侈品牌,很多用户虽然没买过这个牌子,但仍然愿意为品牌发声站位,成为忠实用户之一。这类用户是每个企业都要紧紧抓住的,并激发他们对于品牌的热爱。
那么,如今中国品牌出海模式是比较丰富的,比如TikTok、美的、大疆这类品牌的出海,都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品牌形象的打造逐渐丰富,“Made In China”的刻板印象逐渐消失。

这里有一个点我觉得可以分享:大家更多的是用地区和国家来分我们的用户,但其实我们可以把颗粒度做得更低一点,比如说中国消费者,很难用单纯的消费能力、可支配收入和职业来区分人群。以美国为例,坐落于落基山脉上的科罗拉多州,由于自然环境优越,一直都是户外爱好者的集聚地,有着极高的群体知名度和文化沉淀。那我们在做户外市场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些地方作为一个切入点。
第一,渠道跟品牌是要匹配的,不然用户会很混乱。比如一个奢侈品牌,不可能随便出现在一个路边。所以在渠道上的取舍也很重要的。
第二,选择合适的海外渠道合作伙伴,以及合伙人多元的渠道展示,包括直营店、快闪店,以及长期的渠道合作也是特别重要的。


最后是激励体系。我们在用人时,人尽其才非常关键。做为领导者,需要能够判断出员工是“一时之才”、“一事之才”、“一世之才”。当然这三个类型的人才并非互斥关系。

优秀的企业应该拥有让自己合作伙伴、自己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分配。价值链的分配能力是价值链的领导能力之一,更是企业文化外延的重要手段。



第二个是具备多渠道渗透力的品牌,像国内出海、线上线下,我们可以看到像 e-bike、电动割草机,它们现在的市场在国外,未来可能在国内是一个线上线下联动售卖的产品。同样有一些中国已经发展起来的品类,也是可以辐射到国外去的。
第三个是生活方式品牌,比如说户外、休闲出行、娱乐等,基于这三类,我觉得有以下两点:一个是在细分领域我们可以沉淀自己的优势,构建我们的壁垒,二是长期地去积累规模优势和学习曲线。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iyushenqi.com/1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