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Reddit CEO黄易山:几乎每一家 AI 应用层初创公司,都很可能被基础模型提供商的快速扩张所碾压

基础模型厂商会快速将应用功能整合进自家产品,初创公司难以靠“敏捷”取胜,因为巨头并非行动迟缓,而是主动掀起技术海啸。

摘要

技术迭代周期已缩短至9-12个月,应用层公司来不及建立品牌、客户信任等“刚性”基础,就会被下一波浪潮冲垮,独立成长为超级企业的概率近乎为零。

一是12-18个月内打造爆款并快速套现;二是做出极致产品吸引巨头高价收购,长期经营几乎不可行。

与以往PC/移动互联网不同,AI基础技术尚未稳定,且巨头自身是颠覆源头,应用公司无法像过去那样“等风停”再卡位,未来5年方向完全不可预判。

必须找到高度专业化、与实体硬件或物理场景强绑定的垂直领域(如工业传感器、医疗硬件),积累独特且难以复制的数据壁垒,才能避开巨头的数字生态碾压。

前Reddit CEO黄易山近日(11月10号)在X平台上发表了他对AI投资的观点,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投身于AI应用创业的人来说,都是你个很好的提醒。他认为:几乎每一家 AI 应用层初创公司,都很可能被基础模型提供商的快速扩张所碾压 。


以下为他的相关论点及论据:

『 我的 AI 投资论点是:几乎每一家 AI 应用层初创公司,都很可能被基础模型提供商的快速扩张所碾压。

基础模型厂商会将各种应用功能直接整合进自己的产品中。这里不能套用“初创公司敏捷、大公司迟缓”的传统类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新的AI巨头并非行动迟缓的守成者,它们只是已经体量庞大而已。相比以往任何一项新技术,AI 领域正经历一场规模空前、速度极快的浪潮,几乎在新应用刚被发明出来的同时就使其迅速过时。创业者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构建一家公司并实现规模化。

在这种环境下,AI 应用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只有两条可行的变现路径:

  • 打造一个“昙花一现”式的爆款应用,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现金流,并迅速将利润落袋为安(我估计这样的现金流窗口期大约只有 12 到 18 个月);
  • 或者打造一款足够优秀的产品,吸引某家巨头以足够有吸引力的股权条件将其收购。
     

当前局势极不稳定——我们无法判断整个市场最终会崩盘还是继续高歌猛进;但无论哪种情形,都使得人工智能应用初创公司独立成长为跨时代超级企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概率本身就很低)。

因此,胜算最大的策略是:寻找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细分应用场景,该场景需具备极其独特且具体的数据壁垒,理想情况下,这些数据应与现实世界的物理实体(硬件或现实世界相关)紧密关联,而非局限于软件或金融等纯数字领域。


 

这条帖子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连马斯克都出来点赞:


之后黄易山进一步分析了他得出这种论点的原因,这种分析感觉还是很到位的:

『 太好了,既然这个观点正在引发热议,我再补充一些后续思考:

并不是那种老生常谈的“大公司其实很敏捷”之类的预测,也不是那种平庸投资人常问的“万一谷歌复制你的创业点子怎么办”这种中等智商问题。

这个论点的全新之处在于:与以往不同,AI 行业的一些特定结构性特征,极有可能导致应用层公司根本无法跑赢“过时浪潮”——而这场浪潮的推进速度,将远超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变革。

基础技术本身至今完全没有稳定下来。而要构建一个真正能创造价值、并建立可持续变现机制(即“一家企业”)的应用,恰恰需要底层技术在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正是基础层整体发生剧变的速率之快,让我认为几乎所有的 AI 应用初创公司都无法存活到实现显著规模——这不是因为当前的大公司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而是因为地基本身在持续崩塌和重构。

大多数公司都扛不住商业和技术环境的大变革。但过去的技术浪潮(比如 PC、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演变节奏相对较慢,彼此之间也有足够的时间间隔,让应用层公司有机会成长、成熟,甚至自己变成新一代的“上位者”。本来在快速变革期,大多数初创公司就活不下来,少数能活下来的老牌公司,得特别灵活,还得在上一个时代有稳固的根基(比如收入来源不会很快消失),才能有钱支撑自己转型。

此外,在以往的技术革命中,通常是由新兴初创公司推动颠覆、挑战现有巨头。但在 AI 领域,情况恰恰相反——最大的玩家自己就是持续制造海啸的人。整个环境被搅动得如此频繁且剧烈,以至于应用初创公司根本来不及站稳脚跟,下一波浪潮就已经把它们冲垮了。我说的不是大公司凭借产品优势打败它们,而是说整个地貌已经变了,让这些初创公司直接变得过时。

从实际投资的角度看,用这个观点判断 AI 应用类初创公司,关键要问:支撑这家公司存在的基本假设,在五年后还会成立吗?会不会变得完全没法预料? 这里的核心是“可预测性”——如果未来虽然剧变,但你能高度确信其方向,那你就可以提前布局。但目前 AI 领域并非如此:就像打冰球,你只知道有 20 个人会把它往各种疯狂的方向猛打,速度快得吓人,却根本没法预判落点(没法提前卡位)。

如今,这种“海啸式”的技术范式转变正以 9 到 12 个月为周期不断上演。极少有初创公司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家真正成熟的公司——我说的“成熟”,是指拥有那些看似枯燥但至关重要的东西:稳定的销售关系、客户信任、品牌认知等等。没错,你的工程师也许能快速迭代产品,但人的因素是无法压缩的:招聘周期、团队磨合、市场关系的建立都是刚性的(比如你一个月招 100 个人,组织就会崩溃)。

所以,还没等应用类公司真正做成成熟生意,行业巨变就已经发生了。我说老牌公司会抢占应用市场,不是说它们的产品更好,而是它们有足够的内部稳定性和资源,能在自己亲手掀起的持续动荡中存活下来——它们不是跑得更快,只是不会饿死而已。

参考:X, @yishan、@elonmusk 等。


 

Yishan Wong(黄易山),美国工程师、企业家,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

作为 “PayPal 黑帮” 成员,他曾任职 PayPal 高级工程经理、Facebook 工程总监。2012-2014 年担任 Reddit CEO 期间,将平台用户量提升 5 倍,大幅削减成本避免破产。

他还联合创办共享办公空间 Sunfire Offices,2020 年创立气候科技公司 Terraformation,运用太阳能海水淡化、离网种子库等技术,推动全球大规模森林恢复以应对气候变化。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iyushenqi.com/688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14分钟前
下一篇 14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 132-7601-9273

邮件:siyushenqi@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8:30

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email Email Telegra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私域神器:一站式全网全渠道拓客营销软件
销售热线:173 5412 3667 (←点击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