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一年让1500万人“狂薅羊毛”,印尼版“美团”登顶应用总榜,背后竟是OPPO?


 

作者丨子墨
编辑丨火狐狸
 

自京东、淘宝跨界进入外卖领域以来,国内“外卖大战”持续升温。平台补贴不断、优惠券频出,甚至一度引发全国年轻人在同一天集中“薅羊毛”的消费热潮,让消费者直呼“卷起来,不要停!”

 

在这场竞争中,有人试图从美团手中分得一杯羹,打破其“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在海外,也有人希望复制美团的模式,打造一个海外版“美团”。去年,原本与外卖行业并无关联的OPPO团队萌生了这一想法,并将目光投向了与中国地理位置接近、文化亦有相似之处的印尼。

 

据悉,印尼是全球第四、东盟第一人口大国,拥有2.83亿人口,结构年轻,消费潜力巨大。2024年,印尼零售市场规模达到1830亿美元,过去五年增长约18%,同时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零售市场。在这样一个体量庞大、增势强劲的市场中,尝试打造一个“印尼版美团”,是否具备可行性?

 

2024年11月份,OPPO团队将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其新加坡主体公司针对印尼市场推出了Qpon,用户可以像“美团”一样在上面领取优惠券到店点餐或外卖使用。不过,Qpon本身不提供外卖服务,而是接入了成熟的第三方外卖平台Grabfood开展相关业务。

 

点点数据显示,Qpon上线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全商店总下载量高达约1551万,近日达到单日下载量峰值约14.3万。并多次登上印尼地区应用总榜Top1的位置。

 


Qpon上线至今全商店总下载量,图源:点点数据)

 

在实现大规模用户增长的同时,Qpon究竟是凭借怎样的商业模式在印尼市场站稳脚跟的?它能否复制国内常见的打法,在印尼也掀起一场全民“薅羊毛”的消费热潮?从现状来看,Qpon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海外版“美团”,还有多远的差距?

 

一张优惠券,能让印尼人“薅”到上头

 

在这一赛道上,“省钱”二字,无疑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力。

 

Qpon在上线之初,就击中了消费者心理,它的定位是印尼地区的“生活折扣应用”,无论是美食、饮品、娱乐(如电影)还是购物(如便利店),这些涉及日常生活的场景消费,都能够在应用中领到优惠券,甚至在初期阶段,一些热门食品品牌最高可省50%

 


 

这些优惠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每天都可以领取的,用户从每天早上7点开始,即可解锁每日的“闪购活动”,一些大的品牌,如麦当劳、Kopi Kenangan、Alfamart、Indomaret等等也会有一些特别的优惠。让用户的每一笔消费更具有“价值”,每天都能省下不少钱,是Qpon要做的第一步

 

为吸引新用户,Qpon还推出了新用户专享特价、首单立减等优惠活动,并引入了“邀请码”机制以实现用户裂变。即每位用户都拥有一个专属邀请码,当新用户通过该邀请码注册并下载APP后,双方均可获得相应优惠。

 

这种基于邀请码的裂变模式在国内已非常成熟,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商及本地生活平台,也延伸至人力资源(如内推招聘)和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此次,OPPO也将这一成功经验复制至印尼市场,在Qpon的用户评论区中,可见大量用户主动分享个人邀请码以吸引新用户加入。

 

由此可见,在印尼这样一个拥有庞大年轻人口、娱乐需求旺盛的市场,用户对集体参与线上“薅羊毛”活动表现出强烈兴趣,这种互动式营销方式正逐渐受到欢迎。

 

省钱之外,Qpon的另一大亮点放在了娱乐上面,在线打造了一个印尼美食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根据个人地理位置和偏好推荐相关店铺,还能通过当地用户喜爱的短视频方式,发现美食并解锁隐藏优惠。最新版本中,还支持用户评论,分享喜爱的地点和本地小贴士,为更多用户提供参考。

 


 

依靠网络“种草”的时代,真实用户的反馈往往比官方宣传更具说服力。Qpon的评论社区不仅帮助优质店铺迅速走红,也使用户能高效筛选心仪去处,增强了平台的互动性与粘性。

 

从消费者端综合来看,Qpon为印尼人提供了一个每日都能获得优惠、发现“宝藏”店铺、互动分享的生活平台,仅需下载注册,无需花钱订阅即可获得现金折扣。但也不禁有人想问,这样看似“天上掉馅饼”的活动,真的能长久吗?

 

“撒钱”求入驻,能否赢下印尼?

 

正如京东、淘宝进军外卖行业时的情况一样,这类业务涉及商家、消费者和骑手三方,初期必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事实也证明,近几个月凭借大额补贴,两大平台已从美团手中争夺到不少用户。

 

然而,随着监管趋严、补贴力度减弱,用户留存成为关键挑战。不少用户仅因优惠短暂流向新平台,一旦补贴下降,很可能仍会回归已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美团。

 

在印尼市场,本地生活服务如营销管理和消费场景尚未完全实现线上化,专注于娱乐、餐饮等垂直领域的应用也较为有限,因此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像国内那样全国范围的激烈竞争。不过,尽管Qpon背靠OPPO这类大厂孵化,但仍面临前期高额投入与后期持续运营的双重压力

 

通过接入Grabfood外卖平台,Qpon暂可规避骑手端的管理难题,当前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平衡消费者与商家两端的需求与体验。在消费侧,通过“简单粗暴”的优惠券和折扣可以有效吸引流量;而在商家侧,丰富且优质的店铺入驻同样至关重要。一方面,若平台未能接入受欢迎的品牌或店铺,则可能流失潜在用户。另一方面,平台的主要收入也依赖于与商家的佣金分成

 

当前,Qpon已入驻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等大型连锁餐饮品牌,还为中小型商家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策划各类促销活动,平台将技术能力与营销手段相结合,帮助商家提升曝光与销售额。

 


Qpon部分入驻商家)

 

为降低商家入驻门槛,吸引更多中小商家加入平台,Qpon曾为新入驻商家提供每单2千印尼盾的补贴,以降低其运营成本;同时,由平台出资策划免单或折扣活动,并进行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从而帮助营销能力较弱的中小商家快速获得市场关注。在此过程中,Qpon获得营销收入,消费者享受实惠,形成“消费者—平台—商家”三方共赢的循环。

 

从商家侧来说,这种分佣+营销推广的模式在国内虽已被美团验证并占据领先地位,但在印尼这样一个本地生活线上化程度仍不完善的市场,Qpon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增强商家在平台推广的意愿,持续拓展B端用户规模,将是其后续运营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Qpon今年在持续招聘战略与投资实习生,候选人需为国内外重点院校的硕士在读生,经济、金融或商业分析专业优先,并需熟悉财务模型,精通PPT结构化表达,英语口语与书面表达流利,并表示会给予一定的留用名额。

 

实习工作内容涵盖战略研究,如分析海外本地生活赛道(如餐饮、零售、O2O)的竞争格局,监测重点市场的用户增长和商业化动态;以及投融资支持工作,如协助跨境并购及融资项目,包括协调尽职调查、归档交易材料及支持项目交割等等。可以看出团队目前展现出对战略分析、数据驱动和资源整合方面人才需求的重视与培养,希望通过这些能力在印尼复杂的本地生活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寻求发展。

 

结语

 

一年时间,一个从OPPO生态中孵化的项目Qpon,已在印尼快速搭建起一个本地生活服务的雏形。它不只将国内成熟的获客策略与商业化模式带向了东南亚,更试图把“线上发现—线下体验—平台反馈”的数字生活方式植入当地。补贴与裂变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套体系在印尼真正扎根。

 

当国内的外卖战场“硝烟再起”,海外的竞争也在悄然升温。Qpon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大厂出海的商业实验,更是一种本土化运营能力的试炼。前期投入能否转化为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复制能否赢得用户真正的认同,从而在印尼这片热土上做出真正的另一个“印尼美团”,这一切,仍待时间与市场的共同回答。

相关新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276019273

邮件:siyushenqi@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