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融资10亿,90后前字节高管创业,海外新推出“AI分图层”叫板PS?

指哪AI改哪,设计行业要变天。


 

作者丨子墨
编辑丨火狐狸
 

近日,针对海外市场的AI设计平台Lovart宣布上线新功能“编辑元素”,能够将图片中的不同元素自动分离为独立图层,并灵活调整细节。这一更新也解决了AI生图“难以局部修改”的常见痛点,也让人不禁思考:像PS这样的传统设计工具,未来是否会逐渐被AI赋能的新方式所补充甚至替代?

 

近两年,AI设计产品纷纷面世,但大多仍聚焦于底层模型的竞争与功能的基础布局。从文生图,再到图生视频,整体功能同质化程度较高,真正从用户操作体验出发、在细节上做深化的产品并不多见。这也使得行业在技术理解和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不少体验上的断层

 

而随着AI生图从最初的趣味尝试逐步转向实际设计辅助,用户体验和细节优化正变得愈发重要。Lovart作为今年7月才正式在全球上线的AI生图平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创新推出了分图层编辑功能,也反映出了其对用户端真实工作流程的关注

 


 

深入到产品背后可以发现,这一功能的快速实现并不是偶然,它不仅来源于用户需求的推动,也与产品定位、团队背景和资本支持密切相关

 

打破“一处改,处处改”魔咒

 

首先,来看这一可以“媲美”PS的“编辑元素”新功能。

 

AI生成后的图片,往往需求对细节进行调整,如颜色、大小、局部消除补充等等,能够一次性就生成让用户满意的图片是很少见的。但进行二次甚至多次修改时会发现,文字描述的指令总是不能让AI完全“听懂照做”,甚至修改某处细节会让整体效果都有变化,导致修改后的内容也总是“差点意思”,这也是很多专业设计师认为AI设计和PS人工设计无法比拟的一大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痛点,Lovart的“编辑元素”功能,能够像PS分图层一样,自动识别生成图片中的各个元素,并将其拆分为独立图层。每个图层均可单独编辑并保存,且修改某一元素时不会干扰其他部分,大大提升了控制的精细度。

 

以下面这张黑色星期五宣传海报为例,图像可被拆分为7个独立图层,包括黄色背景、物品主体以及5组英文文字。用户可对每个图层进行灵活调整:文字部分支持修改颜色、字体、对齐方式与行间距等;图像部分则支持移动、缩放、透明度调整,甚至包括背景擦除、画面扩展、阴影添加、模糊效果等高级编辑,还可支持B端用户的Logo嵌入需求

 


(左:原海报,右:用“编辑元素”将各个元素修改后的海报)

 

新功能刚一上线,就被用户发现了“隐藏玩法”,不仅分图层调整完成后可以输出一张全新设计图,还可以用此功能将一张具有多元素的图片拆分,形成一个多元、即用的素材库,再将其进行创意组合,生成更多的视觉内容。

 

想法是好的,理论上也是可以实现的。不过,在用户大量测试中发现,目前这一功能也存在一些局限,它对构图简单、元素清晰的图片处理效果较好;但在元素复杂、存在重叠或阴影的图像中,图层识别的准确性仍有提升空间,偶尔会出现拆分不够精确的情况。

 

总的来说,Lovart推出的“编辑元素”功能,虽然目前尚无法完全替代PS这类专业设计软件,在处理复杂图片时也仍有优化空间,但它确实响应了许多专业设计者的现实需求,有效解决了AI生图长期以来“细节调整难”的痛点,也为整个AI生图赛道的实用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晚一步出海,快一步增长

 

AI生图赛道中,Lovart并非在海外入局最早的一批,但一经上线,就登上了X的热门榜单,相关帖子还得到了马斯克的点赞。今年9月,产品已实现日活跃用户数稳定在15万至20万之间,ARR目前预估已突破3000万美元

 

北美,是Lovart的核心“战场”。但在产品推出时,当地已经有不少成熟的产品,新进入者面临显著的获客压力。为此,Lovart在进入时选择了差异化定位作为参与竞争的方式。

 

Lovart的定位为“全球首个设计智能体”,目标用户聚焦于专业设计师群体,尤其注重服务有广告设计需求的品牌客户。为此,平台提供了由创作者上传的专业设计模板,涵盖海报、插画、角色设计、建筑渲染等多种类型,并附有相应的文案示例,为不同创作场景提供参考。用户之间还可以通过点赞互动,共同构建了一个活跃的创作社区

 


Lovart平台中的创作者设计)

 

在功能层面,Lovart作为智能体具备联网搜索能力,并能展示其“思考过程”,即对用户输入的需求进行逐字解析,再执行生成任务。目前平台支持文生图、图生图、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多种AI创作方式。

 

在图像生成方面,Lovart接入了包括Nano Banana、Seedream 4、Gemini Imagen 4、GPT Image-1以及Midjourney在内的多款主流模型;视频生成则近期引入了Sora2、Veo 3.1、Hailuo 2.3、LTX 2等新一代模型,并整合了Tripo的3D生成能力。可以说,Lovart通过集成行业主流及前沿模型,为用户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一站式AI创作支持。

 


Lovart接入的部分视频模型)

 

昔日折戟,何以再获数亿融资?

 

Lovart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迅速打开海外市场,除精准的产品定位外,也与其核心团队深厚的行业背景,以及持续获得的资本支持密切相关。

 

Lovart由LiblibAI(北京奇点星宇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创始人兼CEO陈冕出生于1992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在创立LiblibAI之前,他已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产品与商业化经验,职业履历涵盖多家头部企业:曾担任摩拜单车产品总监,后加入字节跳动,成为剪映与CapCut的全球商业化负责人,也是字节同期最年轻的4-1级别高管之一。此外,他还曾在腾讯、360、滴滴、每日优鲜等公司任职。

 


LiblibAI 创始人兼CEO 陈冕) 

 

基于过去十年在产品、增长与商业化方面的历练,陈冕对用户需求、商业模式构建及团队管理形成了系统性的认知。然而,他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Lovart之前,他的首个创业项目虽一度数据表现亮眼,却因外部政策调整,项目陷入停滞且无人接盘,核心团队一度流失近半。这段经历也为其后续创业在风险应对与组织韧性上积累了重要经验。

 

不过,在GPT掀起全球热潮后,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新的方向,并清晰地确立了“聚焦垂直领域的创作工具”的战略目标。这一次,他成功了。

 

2023年5月,陈冕正式创立LiblibAI公司。仅两个月后,就获得了来自金沙江创投、源码资本和高榕资本的天使轮投资

 

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期间,公司完成了累计达数亿元人民币的A轮及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明势资本、顺为资本、渶策资本等机构。

 

2025年10月,公司完成了由红杉中国与CMC资本领投、老股东顺为资本与源码资本等跟投的1.3亿美元B轮融资。

 

在两年半的时间里,LiblibAI获得了近10亿人民币的资本支持,持续推动着公司的全球化布局以及与创作者共建多模态内容生态的进程。

 

目前,公司产品矩阵已覆盖不同市场:除面向海外专业设计师和品牌的Lovart之外,还包括服务于AI创作者社区的“LiblibAI”平台,以及Lovart的国内版本“星流Agent”。后者延续了Lovart的核心能力,并针对中文语义和本地用户习惯进行了深度优化

 

写在最后

 

在竞争激烈的海外,Lovart不仅代表了一位年轻创业者的坚持,更印证了一个行业现实:即便入局较晚,只要深耕垂直领域,精准满足用户需求,依然能够赢得市场的一席之地。此次产品功能的更新,看似微小,却也引发了行业热议,反映出AI领域正在经历更深层的转向。AI生图(视频)技术正逐渐从娱乐化走向专业化,不再只是新奇体验,而是回归实用价值,真正服务于设计师、创作者等用户的需求,让AI真正赋能专业创作。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iyushenqi.com/68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1分钟前
下一篇 1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 132-7601-9273

邮件:siyushenqi@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8:30

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email Email Telegra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私域神器:一站式全网全渠道拓客营销软件
销售热线:173 5412 3667 (←点击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