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 快出海 ,作者Sandy
,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私域神器欢迎行业优质稿件投稿。
说到社交产品的营收天花板,秀场方面以Bigo数据最优,大概是千万美金月收入级别,一对一社交产品的代表JOI大概是几百万美金级别,语音房的Yalla也是几百万级别左右。当然这个天花板很多人没到,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除了靠优秀的产品还得靠庞大的资金投放。



做了一段时间社交产品的人,应该都有个体会:虽然社交产品来钱快,但是利润大不如前,主播和投放各方面的成本都在上涨。赚钱就得靠在支付渠道、投放和主播各方面不断压缩成本,另外还得想想可以多做些什么增加收入。比如我们团队就7个人,无论是从我们对产品的认知高度还是团队能力来说,大概做到每天1万美金日营收,差不多就是我们的天花板了。当然作为创业团队,绝不可能原地踏步,仅满足于眼前,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所以继而要去思考还可以怎么增加收入了。目前在我认识的同行朋友之中,或者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总结了以下4个方法可以给不同团队去考虑作为一个增加产品或团队收入的启发。

总结了以下4个方法增加产品或团队收入:
A、 原有产品加功能
B、加数量



那么一对一这类产品合适带货吗?也可以参照国内他趣的做法,卖情趣用品,但是唯一限制是一般一对一产品不会走线下,所以场景上面还是要考虑周全。
最后一个流量引导的意思,其实跟第一个添加数量有点像,但是这个更偏向于同行之间的联盟。
一款产品无论做得多么优秀,用户都有一个生命周期,有些用户就只能在你的平台呆30天,花100美金,那么这就是极限了。如果可以把这些用户引导到别的平台,善用这部分流量,引导到别的平台时,假如用户成功消费,再和联盟平台分成,这也不失为一个变现的方法。如果没办法在原有的用户身上在榨出金子,那不妨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毕竟现在购买一个用户的成本还是不低的!

写文章的这一段时间以来,我的体会是社交这个领域的同行有一部分朋友还是很热爱交流,也有一部分朋友还是喜欢把自己的策略当成压箱宝不愿意分享,但是当我们跟同行互相交流的时候,其实会促进这个行业的进步,赚钱可以闷声赚,但是社交如果想得格局更大一些,就需要一群人一起努力。苹果和谷歌商店,甚至是媒体投放都针对中国开发者越来越严苛,我们更应该互相抱团取暖,要不只会一个大浪拍来,死在沙滩上。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iyushenqi.com/20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