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自研+多供应商策略降低依赖,既规避监管风险,又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合作仍在,但重心转向自主”。
前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穆斯塔法·苏莱曼掌舵 Microsoft AI,并以 6.5 亿美元打包 Inflection AI 技术与团队,为自研奠定底座。
训练 MAI-1-preview 动用了 1.5 万块 H100,下一代 GB200 集群已上线,形成从芯片到云端的闭环优势。
不追单一 AGI,而是打造面向消费者场景的“专业模型矩阵”,通过多模型协同实现深度个性化体验,目标触达数十亿用户。
巨头微软“悄咪咪”地发布了两款“亲生”的AI模型——一个叫MAI-Voice-1,专门搞语音生成;另一个是MAI-1-preview,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基础大模型。这俩货一出道,就直接被塞进了人们常用的Copilot助手里。
微软这是要跟OpenAI“渐行渐远”,开始全面走自己的AI独立之路了?
目录
告别“蜜月期”,微软AI要“单飞”?
想当年,微软和OpenAI那可是科技圈的“模范夫妻”啊!2019年,微软豪掷10亿美元投资OpenAI,那简直是郎情妾意,羡煞旁人。
可谁知道呢,感情这东西,总是抵不过时间和利益的考验。随着AI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微软和OpenAI这对“CP”的关系,似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有业内大佬一针见血地指出:“对微软来说,减少对OpenAI的依赖,不仅是战略上的明智之举,也是为了规避潜在的监管风险。”微软现在开始广撒网,不光要自己搞AI,还要跟其他AI供应商搭上线,这样一来,就算以后监管部门来找茬,微软也能“腰杆挺直”地应对。而且,AI竞争这么白热化,谁不想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呢?
要说这波战略转型,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穆斯塔法·苏莱曼。这位大佬来头可不小,他可是谷歌DeepMind的联合创始人!去年3月,他正式加盟微软,掌舵新成立的Microsoft AI部门。更猛的是,微软今年3月还花了6.5亿美元,把苏莱曼之前创立的Inflection AI的技术和知识产权都给“打包”回来了,这无疑是为微软自研AI模型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看来,微软是铁了心要自己玩转AI了!
MAI双模齐发!
这次发布的MAI-Voice-1,简直就是语音生成领域的“卷王”!微软官方博客里都说了,这货能在单块GPU上,不到一秒钟就生成一分钟高保真音频!我的天呐,这速度,这音质,简直是“当今最高效的语音系统之一”啊!
MAI-Voice-1现在已经开始“打工”了,它在微软的“Copilot Daily”里,化身AI主持人,每天给大家播报新闻;还能生成各种播客对话,让你轻松get新知识。普通用户也能在Copilot Labs里过把瘾,不光能让AI说你想说的话,还能自己定制音色和风格,简直不要太好玩!
微软AI团队更是霸气侧漏地表示:“语音是未来AI伴侣的界面,MAI-Voice-1在单说话人和多说话人场景中都能提供高保真、富有表现力的音频。”看来,微软对语音交互的未来,那可是充满信心啊!
如果说MAI-Voice-1是语音领域的“小钢炮”,那MAI-1-preview就是微软在基础大模型领域的“巨无霸”了!这可是微软“第一个从头到尾自主训练的基础模型”,而且还用了现在最流行的混合专家架构(MoE)!
MAI-1-preview的训练规模,那叫一个“豪无人性”:预训练和后训练一共动用了15000块NVIDIA H100 GPU!要知道,NVIDIA H100可是现在最顶尖的AI训练芯片,随便一块都能让大模型训练速度提升9倍!
从参数规模上看,MAI-1-preview据报道达到了5000亿,虽然比GPT-4的1.8万亿参数稍微逊色一点,但已经远超GPT-3的1750亿了,妥妥地成为微软有史以来最大的AI模型!而且,它用的混合专家架构,就像是把很多个“小专家”组合起来,每个专家只负责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样既能保证模型性能,又能控制成本。
在lmarena.ai模型排行榜里,目前位列第15名:
基础设施“军备竞赛”,微软不差钱!
穆斯塔法·苏莱曼大佬说了,微软的目标就是打造“体验极佳”的消费级AI产品,而且要针对自己的应用场景深度优化。毕竟,微软手里有的是广告业务、消费者行为数据这些“富矿”,所以他们的重点就是做出一个真正懂你的“消费者伙伴”模型。
现在,MAI-1-preview已经在LMArena榜单上冲进了前15名,而且还向受邀开发者开放了API试用。微软还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先把这个模型“灰度上线”到一部分Copilot文本场景,收集用户反馈,持续迭代优化。
微软AI团队在博客里展望未来:“我们对未来发展有着宏大规划。接下来,我们不仅会持续推进技术突破,更相信通过整合一系列针对不同用户需求与应用场景的专业模型,将释放出巨大价值。”这种“多模型协同”的玩法,跟现在AI圈里追求单一“超大模型”的趋势可不太一样,看来微软在AI产品化思路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啊!
支撑MAI系列模型训练和部署的,是微软强大到令人咂舌的AI基础设施。听说,微软下一代的GB200集群都已经投入运营了,这可是为大规模AI模型训练提供了“硬件保障”!这种提前布局的战略眼光,足以看出微软在AI领域的野心!
微软传播部门负责人弗兰克·肖说了,微软会继续跟OpenAI“做好朋友”,但同时也要大力发展自己的模型。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也在LinkedIn上证实了这一点,强调微软在AI领域的投入和创新能力。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既保证了短期内的竞争力,又为长期的自主可控打下了坚实基础,简直是高!
微软的AI大棋怎么下?
作为全球科技巨头,微软的一举一动,都能牵动整个行业的神经。
表面上,微软还说要跟OpenAI合作,但随着MAI-1-preview的逐渐普及,Copilot对OpenAI的依赖肯定会越来越小。长远来看,微软很可能会在不同的产品线上,用不同的AI模型,形成“自研为主,合作伙伴为辅”的技术格局。
微软的自主AI战略,肯定会其他巨头带来示范效应。现在AI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谁不想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呢?微软这波操作,无疑又会加速AI领域的“军备竞赛”!
微软强调的“为消费者伙伴定位的模型”,跟现在流行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大饼不太一样,或许会引导AI应用走向更贴近用户实际需求的方向。
微软不打算只搞一个“万能模型”,而是要搞一堆针对不同场景的“专业模型”,然后把它们组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这种“协同作战”的策略,说不定就是AI产品化的新潮流呢!
微软MAI-1和MAI-Voice-1的发布,无疑是微软AI战略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从以前依赖OpenAI,到现在自己撸起袖子干!
就像穆斯塔法·苏莱曼大佬说的那样:“这只是开始,后续将围绕模型升级、计算路线规划以及与微软全线产品深度集成,目标触达数十亿用户,实现'为所有人构建AI'。”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iyushenqi.com/6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