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Soulgate Inc.(以下简称Soul)向港交所主板递交IPO申请,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腾讯作为其战略投资者持股49.9%,但不参与日常管理及运营。
Soul是国内首个所有用户均以Avatar(自我形象投射)进行互动的AI+沉浸式社交网络平台。它以“让天下没有孤独的人”为愿景,基于用户的兴趣和个性,而非现实身份或外貌,创建了一个情绪绿洲。并于2021年左右,借鉴产品在国内的运营经验,将市场逐步渗透至北美、日本、东南亚等地。此次IPO募集的资金,也将用于其全球化部署。
靠情绪价值变现,腾讯持续“下注”
首先来看Soul招股书上面的几组数字,截至2025年8月31日,Soul日均活跃用户1100万,其中78.7%为Z世代用户,来自情绪价值服务(包括虚拟物品及会员)的收入占总收入90.8%。2022-2024年,Soul总收入分别为16.67亿元、18.46亿元、22.11亿元,2025年前8个月总收入16.8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4.28亿元增长17.86%。
利润方面,2022年Soul经调整净亏损2190万元;2023年及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3.61亿元和3.37亿元;2025年前8个月,经调整净利润2.8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66亿元增加72.29%,虽然税后期内仍亏损约3611万元,但相比之前已大幅收窄。
从这些数字上看,Soul近三年发展势头强劲。除了其独特的社交生态,AI的深度融入也是实现这一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例如,平台独创了“兴趣图谱+AI算法”,帮助用户寻找到与自己兴趣契合且有情绪共鸣的人;通过AI驱动的推荐系统,不断理解用户画像、用户互动意图和兴趣偏好,进而匹配出“最懂你的人”;另外,还基于Soul X(Soul APP中的AI功能集合)打造了AI Boosters,能够协助用户发起对话、创作内容、打破社交壁垒。
从成立至今,Soul获得了包括腾讯、米哈游、元生资本、晨兴资本、五源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其中腾讯作为其战略投资者,也是其最大的外部股东,引得市场关注。
据招股书显示,腾讯于2020年5月通过意像架构(腾讯专门用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一家全资子公司)投资了Soul,至今一直为公司战略投资方,且双方有多重业务关系,例如使用微信支付、使用腾讯服务获取用户、收取腾讯广告收入等等,但在业务和收入模式上与腾讯有明显区分。
虽然都是有社交相关的业务,但Soul与腾讯的社交产品和商业模式存在本质差异。Soul 主打基于兴趣的“去中心化”虚拟社交,用户以虚拟身份互动,其收入核心是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服务。而腾讯旗下的微信、QQ 等产品则建立在真实身份信息之上,其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游戏、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等业务。鉴于此,双方并不构成重大的直接竞争关系。Soul预期未来还会与腾讯继续进行若干交易,但不会对其产生重大依赖。
此外,Soul此次IPO募集的资金,除了前面提到的加速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平台外,还将拟用于AI能力研发、GPU能力及资料分析能力的增强,开发公司平台的各类内容,如原创IP孵化、AIGC内容创作等等。
“红娘”进入平台,成熟模式复制海外
Soul在社交界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不仅开辟了陌生人社交的新模式,还曾有SoulChill、Litmatch等社交产品都借鉴了其玩法和经验成功在海外打开市场。不过在IPO之路上,Soul并非先行者;同样拥有多款社交应用的米连科技已于今年9月29日率先递交港股主板上市申请,华泰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同样先来看几组数字,收入方面,米连科技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产品的增值服务,包括虚拟物品、互动功能及会员订阅。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0.52亿元、10.34亿元、23.73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19.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0.31亿元增加85.94%。利润方面,2022年—2024年,米连科技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3950万元、4250万元、2.21亿元,2024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2.9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7710万元增加284.57%。
不难看出,2024年是米连科技的一个转折,收入和利润都显著增长,并在扣除税后成功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的亏损局面,实现盈利。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税后期内利润分别为1.46亿元,2.62亿元。单从这些财务数据来看,米连的表现要好于Soul。
(综合损益及其他综合收益表概要,图源:米连科技招股书)
不过,二者的战略有明显的差异。Soul是集中了所有资源,打造一个内容丰富的社交平台。而米连科技则是采用了社交产品矩阵的方式,通过海内外多个垂直类的产品,逐步开拓区域市场。
例如,在国内米连科技有2017年推出的视频交友平台伊对(核心为“红娘主导的实时视频相亲”)、2022年上线的语音社交产品贴贴,在海外,则有针对东南亚、中东地区的语音社交产品HiFami、面向菲律宾裔的语聊产品Chatta和面向拉丁裔的视频直播产品Seeta。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米连科技平均月活用户990万,平均日活用户210万,平均月付费用户120万。其中,产品“伊对”是其主打产品,也是收入贡献主力,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伊对”月活用户月均启动次数119.6次,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在线情感社交行业排名位列第一。
(米连科技主打产品“伊对”,图源:点点数据)
伊对的成功,除了在于米连科技创新了关系连接驱动型算法外,还在于其首创的“主持人用户引导的第三方视频互动模式”。
“主持人用户”,顾名思义,是平台特定组织内的引导者,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在建立和维持关系方面存在困难的用户解决障碍。这些主持人源自产品现有用户,他们作为长期活跃的资深用户,成为了连接用户与用户之间的重要纽带。同时,主持人用户亦可像普通用户一样接受礼物打赏,由此激励了更多具备“牵线”能力的人来扮演这一角色。
截至2025年6月30日,伊对中已累计有超过18万名主持人用户,这一模式也被后续复制到Chatta中。
点点数据显示,Chatta上线于2024年,至今下载量近300万,总收入约132万美元。
应用不仅在菲律宾裔聚集的美国、加拿大等地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更在近期跻身阿联酋(拥有大量菲律宾外劳)社交免费榜Top20。
Chatta是一个陌生人交友应用,支持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直播互动等等。在正式使用前,需要填写个人资料,设置一些兴趣标签,并通过照片验证,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列表搜索兴趣爱好相投的人发起聊天。
(米连科技旗下产品“Chatta”,图源:点点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Chatta在直播间设置了类似“伊对”平台的“红娘”角色。这些主持人负责开启对话、活跃气氛,帮助用户快速破冰。相较于面向更广泛地区的社交产品,Chatta的独特优势在于其精准聚焦于海外菲律宾裔群体:一方面,用户间文化背景同源,差异小;另一方面,身处异国的他们更易产生情感共鸣与共同话题。这不仅促进了用户间关系的升温,也使“红娘”的引导更为顺畅高效。
根据点点数据,米连科技的其他两款海外社交产品Hifami和Seeta也都是在近两年上线,其中针对拉美的Seeta上线至今不到一年,下载量已接近90万。应用中支持用户用15秒的短视频展现自己,并拒绝过度的滤镜和修图,不仅会通过AI做真实性检测,还以“原生态能够获得双倍的曝光”的机制,让用户做最真实的自己。
(米连科技旗下产品“Seeta”,图源:点点数据)
总的来说,米连科技采用的是先在国内沉淀,积累成熟的经验和商业模式,再将这套模板分别复制到海外其他区域,并将世界各地的菲律宾裔、拉丁美洲裔人群连接起来,在应用内构建出一个庞大的社区,以此来提升用户活跃度与留存,并不断扩大海外市场规模。而此次IPO募资,也正是为了支持全球化扩张与技术升级战略。
写在最后
在社交赛道中,前有收购陌陌和探探的挚文集团在美国纳斯达上市,此前还曾传出其计划在香港主板二次上市的消息,但至今仍未有进一步相关的信息披露。米连科技和Soul接连在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也表明中国社交赛道告别了野蛮生长的流量红利时代,而是进入了一个“精耕细作”,致力于迈向国际舞台的新阶段。
此外,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早已不再限于用户增长和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清晰的差异化定位,以及通过出海或技术驱动在存量市场中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等要素也至关重要。若两家公司能够成功上市,对于整个社交行业而言,无疑是个积极信号。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iyushenqi.com/69307.html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