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中美双方在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再次暂停对部分商品加征24%的关税,措施持续90天,同时保留10%的关税。这一消息对外贸行业而言,既是短期缓冲,也暗藏需要警惕的变量。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根据中美联合声明,此次关税调整的核心内容可总结为“暂停24%、保留10%、同步执行”:
美国方面: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自8月12日起对中国商品(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暂停加征24%的关税,期限90天,同时保留剩余10%的关税。
中国方面:同步调整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对美国商品暂停加征24%的关税90天,保留10%关税;此外,中方将根据此前日内瓦联合声明,暂停或取消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如部分商品进口许可限制、检验检疫强化等),进一步减少贸易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整是中美多轮磋商的结果 —— 从5月日内瓦会谈、6月伦敦会谈,到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双方始终围绕关税壁垒、贸易平衡等核心议题拉锯,最终达成阶段性共识。
对外贸人有哪些直接影响?
1. 短期成本下降,订单灵活性提升
对出口美国的企业而言,24%关税的暂停直接降低了商品报价压力。
以一批货值100万美元的商品为例,此前需额外承担24万美元关税,如今这部分成本暂时免除,仅需缴纳10万美元关税,企业利润空间或报价竞争力显著提升。
同时,90天窗口期给了买卖双方调整订单的时间。
出口企业可抓紧时间消化库存、赶制订单;进口商(尤其是美国采购商)可能因成本下降增加短期采购量,外贸人可重点跟进老客户的补货需求,或尝试开发对价格敏感的新客户。
2. 非关税壁垒松动,通关效率或改善
中方明确“暂停或取消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意味着此前可能存在的进口商品检验检疫流程简化、许可证审批加速等,将降低中美双向贸易的“隐性成本”。
例如美国农产品、机械设备等进口企业,可能面临更少的通关延误;中国电子设备、轻工产品等出口企业,也可能减少因合规要求变化导致的订单取消风险。
3. 警惕“90天倒计时”的不确定性
需要清醒认识到,此次调整是 “暂停” 而非“取消”—— 保留10%关税意味着贸易壁垒并未完全消除,且90天期限本质上是“谈判缓冲期”。若90天后双方未能达成新协议,24%的关税可能随时恢复,甚至不排除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因此外贸人需避免盲目扩产或签订长期大额订单,建议在合同中增加“关税变动补充条款”,明确若90天后关税恢复,双方如何分担成本(如调价机制、订单取消违约金等),降低后期纠纷风险。
未来90天,外贸人该如何布局?
面对这一阶段性政策,外贸企业可从“短期抓机会、长期做准备”两个维度布局:
短期:聚焦订单转化与成本核算。
利用关税下降的窗口期,主动与客户沟通报价调整,推动积压订单落地;同时梳理供应链,测算10%关税下的利润空间,针对性调整产品结构(如优先出口高附加值商品,平衡剩余关税成本)。
长期:关注谈判动态,做好风险对冲。
密切跟踪中美后续会谈进展,若双方释放积极信号(如讨论进一步降低10%关税),可适当增加备货;若谈判陷入僵局,则需提前规划替代市场(如开拓欧洲、东南亚市场),或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模式分散风险。
此次关税暂停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阶段性降温”,但保留10%关税、90天期限等细节,仍凸显双方在贸易平衡、产业竞争等问题上的分歧。对企业而言,与其纠结“关税是否会永久取消”,不如抓住窗口期优化运营 —— 降成本、稳客户、备预案,才能在多变的贸易环境中保持主动。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iyushenqi.com/6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