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浏览器Atlas,能否拯救亏损百亿的OpenAI?

OpenAI 发布 AI 原生浏览器 Atlas,把 ChatGPT 搜索框设为默认首页,正式宣战 Chrome。

摘要

浏览器即 Agent,侧边栏消失,AI 直接读屏、填表、下单,用户自然语言指挥即可完成多步任务。

谷歌 73% 桌面份额遭围攻,微软同日上线 Edge Copilot 模式,Perplexity、Dia、豆包、夸克同步加码,AI 浏览器大战全面白热化。

盈利模式从订阅到流量通吃,降低算力成本同时掌控入口、数据与广告位,为 2029 年前千亿级烧钱缺口铺路。

颠覆仍待体验与安全双突破,付费习惯、恶意指令劫持、隐私恐慌是三道门槛,胜者有望重现“Chrome 取代 IE”的谷歌时刻。

上周二,OpenAI发布的AI浏览器Atlas,图标看上去和GPT关系就很近。 

打开浏览器,需要使用GPT登录,可以选择一键导入Chrome浏览器的标签页。浏览器首页就是Chatgpt的对话框,和网页端的布局一致,过往的对话也完整保留。

试着问了一个问题,在对话框顶端出现了五个选项,可以切换AI回答、网页、图片、视频或新闻结果。这样看,Atlas在搜索上和传统浏览器给出的选项类似,只是优先给出GPT的答案。

点开一张具体的网页,网页右上角会出现一个“询问GPT”的功能按键。不需要再把信息复制粘贴到网页端,人们便可以直接就网页内容提问AI。

很明显,OpenAI此举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拥有Chrome浏览器的谷歌。浏览器作为目前桌面端最大的用户流量入口,OpenAI这次做浏览器,是要更多的流量。

OpenAI成立之初是一家非盈利机构,强调以实现AGI为目标,但在此过程中的研发和算力消耗是一笔巨大的持续性资金投入。10月28日,OpenAI宣布已完成资本重组,其不再是单纯的非营利组织,公司继续由非营利母公司控制,但将现有的营利部门改造成公共利益公司,该结构可以兼顾盈利目标和公益事业。

近日路透社报道称OpenAI正在寻求上市,OpenAI首席执行官SamAltman也曾在公开直播中提及资金短缺问题,预计OpenAI2029年将消耗1150亿美元,而今年收入预计为130亿美元。不过,近期他又表示OpenAI实际营收远超这个数字,公司没有就上市做出决定,“我只是觉得事情最终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OpenAI一直在谋求更多的利润空间。今年ChatGPT先是加入了电商业务,用户可以点击外部商品链接,接着又上线了付款功能,用户可以在GPT下单购物。

现在OpenAI又做起了最大的流量入口——浏览器,使得被移动端抢了风头的桌面浏览器再次复兴。除了资金问题外,OpenAI的入局还有更加重要的原因——AI浏览器,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和 AI 的关系。谁抢先把握住这个入口,谁就有可能再现“谷歌时刻”。等到那时,弥补现在的百亿亏损自然不是问题。

AI浏览器大战,全面升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AI浏览器走的是“集成”路线。

顾名思义——“把AI放到浏览器里”,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把AI放进侧边栏,人们在使用浏览器时可以随时对网页内容进行提问。

侧边栏一度成为AI模型的“T台秀”。从豆包、DeepSeek到Gemini等等,各大AI模型纷纷提供网页助手插件,封装在侧边栏中,提供翻译、总结、快捷问答等功能。这样的结合方式大多基于浏览器的架构,网页助手能做的事情也有限。

相比之下,这个赛道初创公司的产品Comet、Dia等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方式,让AI直接上手解决人们的需求,不再只辅助人们理解“浏览结果”。

图|Dia首页截图;Comet首页截图

Atlas走的也是这条路线,概括特征是将AI置于浏览体验的核心。Atlas首页始终放置GPT搜索框,搜索后仍然以对话形式显示,不过在顶部栏可以选择传统浏览器的格式,还有生成图片等选项。

Atlas支持谷歌插件,且在安装时用户可以选择导入谷歌或者Safari浏览器的书签。在任何网页上,AI都能直接“看到”并理解当前页面内容。分析代码、比较产品参数,无需用户手动复制粘贴。

如果用户在隐私设置中允许Atlas访问记忆,浏览器能够记忆用户更多的浏览数据,并将其作为上下文。用户能够以自然语言打开历史记录,例如回顾上周看过的某篇文章。

此外还有代理模式(目前仅限付费订阅用户),允许Atlas自主或半自主地处理某些任务,这也是AI从搜集信息走向电子秘书的关键一步。获得授权后,Atlas可自主执行多步骤网络操作,如自动搜索、填写信息、提交订单等。

OpenAI首席设计师称之为“邀请ChatGPT进入你互联网的角落”。当浏览器开始基于浏览数据“了解你”,它就不再是被动展示信息的工具,而是一个能理解、记忆并主动为你执行任务的助手。

在OpenAI之前,已有多家初创公司在这一方向上先行一步。AI搜索公司Perplexity推出浏览器Comet,The Browser Company 先后推出了Arc和Dia两个AI浏览器。

以Dia为例,其设计简洁,核心是强化AI的“研究秘书”能力。目前Atlas还不支持引用多个网页,Dia可以对多个已打开的网页提问。对于需要浏览阅读大量信息的研究者和内容创作者来说,Dia是一个大脑容量无限的“信息秘书”。

图| 试用dia的网页比较功能

Atlas的发布两天后,微软巧合般地推出Edge浏览器全新“Copilot模式”,试图将Copilot从被动的“助手”升级为可以执行任务的“智能体”。新增的“Actions”功能允许AI填写表单或预订酒店,“Journeys”能追踪并分组相关标签页。

国内市场同样有类似的AI浏览器。目前豆包电脑端界面也是AI对话栏,顶端栏显示打开的网页,支持导入Chrome书签,和Atlas采用的同类布局。虽然下载过程中豆包一直以“AI桌面助手”介绍,但打开设置可以看到设置默认浏览器的选项。除此之外,夸克浏览器界面也是AI对话,提问后AI回答和网页搜索在同一界面。

无论是从模型出发打造浏览器,还是改装升级原先的浏览器,国内外AI浏览器大战随着OpenAI的入场,进入白热化阶段。

OpenAI为何入局AI浏览器?

从2022年底GPT发布算起,大模型之间的竞争已经打了快三年。DeepSeek、Gemini、Claude……新玩家层出不穷,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技术竞赛里,赚钱始终是最难的一环。AI的商业化形式有限,靠烧钱堆算力、靠订阅支撑研发,都不是长久之计。

各个模型开始想办法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间,获得更多的商业化可能。这时,“浏览器”成了一个更具想象力的入口。

相比AI网站,浏览器天然就有更强的用户黏性。人们打开网站只是“用完即走”,广告插进去反而会破坏体验;但浏览器作为信息的起点,是所有上网行为的开关。谁掌握了浏览器,谁就掌握了流量。

浏览器享有着“信息集合”这一牢固的用户心智,且从商业角度,显示顺序、边栏都是很好的广告位置。这一领域占据霸权地位的是谷歌的Chrome浏览器。根据数据平台Statcounter统计,截至2025年10月,Chrome占据全球浏览器市场的73.22%,有着毫无争议的霸主地位。

网站分析工具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ChatGPT.com网站目前月访问量高达59亿次。据TechCrunch今年7月报道,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表示其活跃用户数超过8亿。不难想象很多用户打开浏览器的首要目的已经成为了使用AI。

推出浏览器,标志着OpenAI想要从一家”技术公司“转向建设属于“用户平台”,把入口、用户与数据全部掌控在自己手里。

GPT做浏览器还有初创公司比不了的优势。Dia浏览器的公司推出的另一款AI浏览器——Arc浏览器,产品也备受好评,但由于功能的创新性较高,用户群体相对小众,最终团队决定转向开发一个更大众的AI浏览器,也就是Dia。

GPT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不必太过担心新功能对用户的阻拦,这是OpenAI天然具有的竞争优势。用户无需重新积累数据并形成个人画像,可以一键迁移过去的记忆、与GPT自动共享搜索记录,使得聊天更顺畅。能够在Atlas获得更好的GPT使用体验,这足以吸引用户进行一次产品尝试。

对OpenAI来说,这些信任的用户数据还能反哺模型训练,让模型越用越聪明、体验越顺滑,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所有的在线行为都在这一环境中发生,这个平台会逐渐拥有对你最完整的理解,成为最好的“电子亲信”。

你使用得越频繁,它就越了解你,从而你也越离不开它。

 

AI浏览器,再造谷歌时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能再次成为巨头争夺的流量入口,关键在于Agent的爆发——让AI长出“手脚”。

Agent出现之前,浏览器仅是信息网站和用户的中介。如果人们想要在众多香水品牌中选择一个,需要浏览多个品牌主页或者电商平台,在多个网站之间跳转并自己总结不同牌子的异同。

有了Agent的加持,浏览器成为智慧和执行力并具的助手。人们只需要用自然语言描述自己的需求,模型会解读含义,Agent会自动执行任务。

2025年7月21日,Perplexity 完成1亿美元融资,企业估值达180 亿美元。AI搜索公司获得的高估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搜索引擎变革或“新入口”形态的期待。

但用户能否真正改变搜索习惯,还要打一个问号。浏览器是用户在电脑端使用时间最长的工具,短时间内更改习惯必然不现实。与此同时,AI浏览器还必须面对两个现实问题。

这些新功能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多以付费订阅的形式提供服务,这需要用户接受从“免费浏览”到“付费使用”的观念转变。

除此之外是用户对安全的忧虑。当浏览器拥有了更强的主动执行能力,新的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据FORTUNE报道,目前AI系统还难以完美区分用户的可信指令和来自网页的恶意指令。黑客可能会隐藏这些指令,例如在网站某个位置采用机器代码,对人类用户来说难以察觉,但 AI 浏览器仍会读取,这意味着AI助手可能由于盲目听信诈骗指令,对用户造成损失。Reddit论坛上也有不少用户表露出对隐私的担忧,很多用户难以接受一个AI代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信息。


图|Reddit论坛的讨论

 

不过改变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当谷歌推出Chrome时,IE浏览器凭借操作系统的捆绑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Chrome凭借在速度、稳定性和简洁性上远超IE的体验,成功实现了大规模的用户迁移。只有新产品能在体验上有足够好的改善时,颠覆成熟市场的逆转才有可能发生。

从目前的产品形态来看,Agent在阅读和整理信息时表现尚可,但在实际操作复杂的网页界面以执行任务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可以预见,未来的所有浏览器都将具备AI能力,走向“AI专业秘书”。开发Dia的初创公司创始人Josh Miller预言,五年后,桌面端最常用的 AI 界面将取代过去的默认浏览器。

在AI浏览器功能尚不完善的今天,AI界面将如何重塑人们的上网体验仍然是一个谜题。不过我们可以相信,这个问题背后是广阔的想象空间,必将是一种全新的获取信息、融入数字世界的方式。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iyushenqi.com/68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11小时前
下一篇 11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 132-7601-9273

邮件:siyushenqi@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8:30

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email Email Telegra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私域神器:一站式全网全渠道拓客营销软件
销售热线:173 5412 3667 (←点击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