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IGC的核心差异化指标,不是节省了多少时间/人力,而是提高了多少“转化率”。
2. 不是技术不够,而是缺乏深度的“行业know-how”。
3. 情感AI,可能反而是现阶段的低枝果实。
4. 对于转化率的提升,虚拟人很可能会有“巨大”的增量空降。
5. 关于Agent:目前主流的“单体智能”思路有隐患,可能的突破口是“多体智能”——类似复杂系统/鸟群,单个智能体可能很简单,但整体有非凡的智慧(AI Agent 团队 >人类团队)。
6. AI产品方法论之“由用户来完成AI产品设计的最后一公里”。
7. 品类!——现在并没有到AI 2.0 的“iPhone时刻”
8. “场景-用户-需求”之外,需要增加一个关键词,“关系”——定义了关系,其实就定义了约束条件和需求属性。
9. 使用AI时,要把AI当成人;设计AI时,要把人当成AI。
10. 未来AI企业,方向定位将不是按照To C/To B来划分,而是按照To 人/To AI 来划分。
11. AI商业模式,不是短期的——要么是打井模式,要么是毛毛虫模式。
12. 现阶段做AI,要对标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通信/IT。
13. 未来真正的AI 2.0/元宇宙社交产品形态,核心差异化的点,不仅是人和AI社交,更在于“AI和AI交互、人去看(消费)这些AI产生的内容”——那不是“游戏”,而是“生活”。
Part 1
Part 2
1、缺乏深度的“行业know-how”!
a)做了一个AI生成视频的系统,可以细分为脚本生成、画面生成、声音生成和组装编辑四个层面,对应视频的三个维度和故事线。
b)客户向我们表达需求,或者选择一个参考视频案例,我们给客户生成结构化的脚本、是有语义标签的一套协议,比如分镜一是一个人在讲文化,分镜二是产品展示,分镜三又是讲其他什么,类似给一条视频打码,再加上客户给的一些产品视频,或者我们生成的图片素材,以及数字人,就可以以脚本为依据去,一键组装出一条视频来。
c)我们的脚本,来自过往平台里已经爆了的爆款视频,微调之后生成我们自己的语料库,它爆款概率和人相比更有优势(10条里,跑爆的概率有两到三条)。
2、情感AI,可能反而是现阶段的低枝果实
3、AIGC的最佳产品形态:“虚拟人”
4、“由用户来完成AI产品设计的最后一公里”
Part 3
1、“场景-用户-需求”+“关系”
2、把AI当成人;把人当成AI。
3、“什么情况下用默认 GUI,什么情况下用CUI?”
Part 4
1、打井模式
2、毛毛虫模式
Part 5
Part 6
1、未来AI企业方向定位将按照To 人/To AI 来划分
2、未来真正的AI 2.0/元宇宙社交产品形态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iyushenqi.com/33274.html